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...可用于急性肠胃炎、肠伤寒、胆汁反流性胃炎等;
- 2、涤肠汤处方
- 3、半夏泻心汤的简介
- 4、调胃承气汤
- 5、调理腹胀屁多的中药
- 6、寒犯肠胃证有怎样的中医治法?
...可用于急性肠胃炎、肠伤寒、胆汁反流性胃炎等;
《霍乱论》的瑰宝,清士雄笔下的连朴饮,专为湿热霍乱而设,无论是急性胃肠炎、肠伤寒,还是胆汁反流性胃炎,它都能施展妙手回春。它以清热化湿、理气和中为主旨,针对上吐下泻、胸闷烦躁、小便赤短、舌苔黄腻、脉滑数等症状,是湿热并重患者的福音。
蒿芩清胆汤记载于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,其组成为青蒿6g、淡竹茹9g、半夏5g、赤茯苓9g、黄芩9g、枳壳5g、陈皮5g、碧玉散(滑石、甘草、青黛,包煎)9g,具有清胆利湿,和胃化痰之功效。
本方常用于治疗肠伤寒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、胆汁反流性胃炎、肾盂肾炎、疟疾、盆腔炎、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湿热痰浊内阻者。达原饮 《温疫论》【组成】槟榔 厚朴 草果仁 知母 芍药 黄芩 甘草 【功用】开达膜原,辟秽化浊。【主治】温疫或疟疾,邪伏膜原证。
涤肠汤处方
1、杜仲(去粗皮,酒浸,锉,炒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羌活(去芦头)1两,椒(去目并闭口者,炒出汗)1两,秦艽(去苗土)1两,石斛(去根)1两,栝楼根1两,续断1两,五加皮(锉,焙)1两,牡丹皮1两,芍药1两,当归(锉,焙)1两。
2、基本处方:生地黄15g,山茱萸9g,山药12g,牡丹皮17g,茯苓12g,泽泻9g,黄柏6g,知母9g,女贞子12g,旱莲草12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3、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(大黄、芒硝、甘草);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(大黄、枳实、厚朴、麻仁、杏仁、白芍、白蜜)。如便干行涩、肛裂出血,可加地榆、槐花;如腹胀纳呆,可加大腹皮、焦四仙;如目赤口苦、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。
4、l、杨梅果:杨梅果若干枚,酒浸,每次吃3枚,或饮杨梅汁半杯。杨梅消食止呕,和五脏,涤肠胃。该招能治痧气和腹痛吐泻。荔枝干:荔枝干25g,大枣6枚,水煎服。荔枝生津健气,散滞去湿寒。此术可治脾虚泄泻。石榴果皮:石榴果皮15***煎,加红糖适量,1日服2次。
5、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,处方药硝苯地平,化学性***引起的可用蒙脱石散。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如双岐三联活菌胶囊。急、慢性功能性腹泻首选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。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者可用匹维溴铵,阿洛司琼可显著降低直肠扩张或受损害,对女性更佳。
半夏泻心汤的简介
半夏泻心汤简介 半夏泻心汤,乃中医经典方剂之一,源自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论》。此汤剂在中医学临床应用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。其药效核心在于协调脾胃功能,调和肠胃湿热,以达到治疗胃肠不和、泄泻等病的目的。
半夏泻心汤,源于《伤寒论》,以其独特的组方——半夏、黄连、黄芩、甘草、干姜和人参,精妙地调和寒热、平衡升降,兼顾补泻,适用于寒热互结导致的心下痞症。
功能主治 阳明暑温,脉滑数,不食不饥不便,浊痰凝聚,心下痞者。3 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的用法用量 水8杯,煮取3杯,分3次服。4 各家论述 半夏、枳实开气分之湿结;黄连、黄芩开气分之热结;杏仁开肺与大肠之气痹。暑中热甚,故去干姜。
调胃承气汤
1、调胃承气汤是中药方剂,它和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都属于泻下剂,临床上通过调胃承气汤治疗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的疾病和症状。主要见于患者出现的肠梗阻,并且伴有肚子疼痛、身体发热、肚子胀满,还有出现意识不清、说胡话、不认亲人以及咽喉肿痛、口臭等等一系列的症状,都是调胃承气汤的治疗方向。
2、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,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型感冒,缓解肠胃不适等症状。详细解释如下: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,它主要由大黄、甘草和芒硝等中草药组成。其中,大黄具有泻下通便、清热解毒的作用,甘草则能调和药性、缓解药物***,芒硝也有助于泻下通便。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型感冒。
3、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可从以下功用、主治、组成、方歌四方面进行对比:三方均以等量大黄泻热通便,主治阳明腑实证。但各方组成的药味和剂量不同,所以各方的作用也有所差别。
4、【答案】:答案:调胃承气汤:来源《伤寒论》。功用:缓下热结。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。蒸蒸发热,口渴便秘,腹满拒按,舌苔正黄,脉滑数;亦用于肠胃热盛而见发斑吐衄,口齿咽喉肿痛,中消,疮疡等。
5、调胃承气汤。该题出自《温病学》中篇试题中,通过查询《温病学》中篇试题答案得知,首选方是调胃承气汤。温病阳明热结是指的大便秘结不通,严重者是会有肠梗阻等症状的。
调理腹胀屁多的中药
1、药物本身的原因:喝中药后肚子胀气、总放屁,通常是由于中药的健脾理气作用所导致,中药的健脾理气通常指的是促进新陈代谢。
2、中药的话,厚朴跟莱菔子通气效果很好。厚朴为消除胀满之要药,常用于食积气滞,腹胀便秘,用之可放屁,常用来理气。莱菔子可消食除胀,多用于一切食积滞满。平时饮食上多吃些萝卜也可以起到通气的作用。
3、放屁中药处理妙方治疗腹部胀满、不时排气,中医常用的有五种处理方式:寒湿内聚症状:腹部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大便泄泻,或脘腹疼痛、口渴不欲饮、肢体倦怠。对策: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。
4、可以用健脾胃、促消化的中药进行调理,如保和丸、人参健脾丸、木香顺气丸等。平时适当的活动可以***肠道蠕动或者局部按揉,都有利于缓解腹胀、排气增多的症状。饮食上少吃生冷、辛辣***性食物,多吃新鲜水果蔬菜,粗纤维食物可以***肠道蠕动,减轻消化不良、放屁多的症状。
寒犯肠胃证有怎样的中医治法?
1、[治法]温中散寒,和胃止痛。[方剂]温胃汤:炙黄芪、桂枝、良姜(或干姜)、炒白芍、党参、炒白术、砂仁、木香、吴芋、陈皮、炙甘草、饴糖、生姜、大枣。
2、治法:散寒除湿,和中止泻。中成药:藿香正气水。〈3〉食滞胃肠:恶心厌食,得食愈甚,吐后反快;腹痛,泻下秽臭,气迫不爽,泻后痛减,苔厚腻,脉滑实。治法:消食化滞,和胃降逆。中成药:保和丸,香连化滞丸。
3、治法: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。方药:黄芪建中汤。方中黄芪补中益气,小建中汤温脾散寒,和中缓急止痛。
4、治法:消食导滞,和胃止痛。主方:保和丸。(4)虚寒胃痛:证候:隐隐作痛,喜暧喜按,空腹痛甚,得食痛减,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,泛吐清水,神疲纳呆,四肢欠温,大便溏薄,舌苔淡白,脉细数或沉迟。治法:散寒温胃,健脾止痛。主方: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。
5、吐法。 吐法是通过患者的呕吐使积聚在胃脘、胸膈、咽喉等部位的毒物和痰等物质得以排出。一般***用给病人服用催吐药或者使用***让病人呕吐。吐法并不是一种使用特别广泛的方法,因为它毕竟对胃有一定的损伤,所以用时要慎重。(8)温法。
6、[主治]温里散寒,理气止痛。[常方]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。[处方]良姜9克,香附子12克,乌药6克,干姜4克,紫苏6克,陈皮9克。[方义]高良姜、干姜、紫苏温中散寒,乌药、香附、陈皮理气止痛。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